夜色尚未褪尽,晨雾在医院楼宇间轻轻流转。罗铮推开中医教研室的门,动作利落,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气场。他的目光扫过屋内整齐排列的课桌和墙上挂着的经络图,脚步未停,径直走到讲台前,将手中的教案放下。
门外传来窸窣的脚步声,陆续有学员走进来。他们年龄各异,穿着也各不相同,有的是医院的实习医生,有的则是社区诊所的年轻医师,甚至还有几位年纪稍长、带着子女前来旁听的家长。
这是“中医新锐计划”的第一堂课,也是罗铮亲自设计的教学起点。
“大家坐好。”他声音不高,却自带一种令人无法忽视的压迫感,“接下来三个月,我会带你们走一遍真正的中医路。不是背书、不是考试,而是面对真实的人体,真实的病痛。”
教室里安静下来,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他身上。
“现在,先做一件事。”他说着,从包里取出一个布袋,打开后里面是一把银针,长短不一,泛着冷光,“每人拿一根,闭上眼,感受它的温度、重量、锋利程度。这不是测试,只是让你们知道,手中之物,不是玩具。”
学员们面面相觑,但没人敢违抗,纷纷上前领取银针。
林若兮站在最后一排,没有急着去拿。她的眼神有些迟疑,仿佛对那把银针既熟悉又陌生。直到所有人都选完,她才缓步走上前,指尖触到最边上的一根针时,手指微微一颤。
罗铮注意到了她的动作,却没有说话,只是静静地看着。
“好了。”他拍了下手,示意所有人归位,“接下来,我们进入实战环节。外面候诊区有几位患者,都是提前安排好的。你们要做的,是独立完成问诊、辨证,并给出治疗方案。”
此话一出,不少学员脸色变了。
“老师,我们还没学过……”一名年轻男学员忍不住开口。
“那就边学边做。”罗铮语气平静,“我不会教你怎么死记硬背,只会告诉你怎么判断、怎么动手。记住,中医不是靠说出来的,是靠手上的功夫打出来的。”
他的话音刚落,教室外传来一声低沉的咳嗽。
“开始吧。”他做了个手势,“两人一组,轮流问诊。我在旁边观察。”
学员们互相看了看,终于有人带头走出去。很快,教室里只剩下几人还在犹豫。
林若兮依旧站在原地,低头看着手中的银针,眼神专注得几乎让人以为她在冥想。
“你呢?”罗铮忽然走近她,语气平淡,“还等什么?”
她抬头看了他一眼,嘴唇动了动,最终只是点了点头,跟着走了出去。
候诊区已经坐了几位病人,有腰腿疼的老人,也有面色苍白的年轻女子。罗铮站在角落,默默观察着每一组学员的表现。
有人紧张得连脉都搭不准,有人诊断正确却不敢下针,还有人直接被患者几句抱怨吓得退了回来。
时间一点点过去,太阳从云层中探出头来,照进走廊,带来一丝暖意。
“林若兮。”罗铮忽然点名,“你单独过来。”
她愣了一下,还是走了过去。
“这位阿姨,腰痛三年,最近加重。”罗铮指了指一位坐在轮椅上的中年妇女,“你来处理。”
林若兮没说话,蹲下身,仔细查看对方的腿部肌肉走向,然后轻轻按压腰部几个穴位。她的动作很轻,像是怕惊扰了什么。
“肾俞、命门、大肠俞。”她低声念道,“气血瘀滞,阳虚寒凝。”
罗铮挑了挑眉:“继续。”
她点点头,从口袋里摸出酒精棉球,给针具消毒,然后迅速刺入几个穴位。手法干净利落,针尖入肉时几乎没有发出任何声响。
那位阿姨先是皱眉,随后舒展开来,叹了口气:“舒服多了。”
罗铮眼中闪过一丝赞许,却没有表露出来。
“你刚才用了‘温针灸’?”他问。
林若兮点头:“是的,我感觉她的体内寒气太重,单靠普通针法不够。”
“不错。”罗铮顿了顿,忽然道,“明天开始,你来我办公室上课。”
她怔住了,抬起头看向他,眼神中透出一丝惊讶和不安。
“为什么?”她问。
“因为你听得见它们。”罗铮淡淡地说,“那些别人看不见的东西,在你眼里是活的。”
说完,他转身就走,留下林若兮一个人站在阳光下,握着手中的银针,久久没有动弹。
暮色再次降临,教学楼内的灯光一盏盏亮起。
罗铮坐在办公室内,桌上摊开一本旧书,纸页泛黄,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各种经络走向与特殊体质案例。他翻到一页,停下,目光落在其中一段文字上:
“灵脉感知者,百年难遇。其能察人体细微变化,通晓天地气息流动,为医道奇才。”
他合上书,拿起手机,拨通了一个号码。
电话响了几声后接通。
“是我。”他说,“帮我查一下林若兮的背景,特别是她小时候的经历。”
对方沉默片刻,应了一声。
罗铮挂断电话,站起身,走到窗前。远处的教学楼灯火通明,隐约还能听见学员们讨论的声音。
他知道,这只是一个开始。
而真正的故事,或许正要从这个女孩身上揭开序幕。
窗外,风起,树叶沙沙作响。
他望着远方,嘴角微微扬起,像在等待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。